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

專題︰ (社論) 從海外學中文的歷史談起

 

在英國的華人父母對於孩子的中文教育,其動機、方法和要求,在過去五十年來經歷過幾次相當有趣的變化。從早期四、五十年代的海外移民開始,父母因思鄉情切,認為海外華人子弟不可忘本,於是一廂情願地強迫孩子一定要學習中文;當時的孩子非常苦惱、不知道為什麼在一個只需要英語的環境裡,他們得學習一個對他們來說是毫無意義且無用的語言。那是一場家庭文化的爭奪戰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來到九十年代末跨世紀的年代,中國崛起,其經濟影響力慢慢延伸至西方,不少西方跨國公司逐漸進軍中國市場;於是許多移民父母賦予學習中文一項重要的使命,就是要為孩子提高競爭力,好讓孩子將來可以精通雙語、在英中兩方面通行無阻。這個時代的父母使盡洪荒之力,不但每個週末把孩子們往中文學校送,還從台灣和香港進口中文課本;這個時期的孩子依舊沒有選擇權,學習中文仍然不一定是他們的興趣,它還是一項苦差事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進入廿一世紀,不但是西方融入了東方,東方也湧入了西方;海外的華人抬頭了,西方社會逐漸認識及崇尚中華民族的文化。這個年代,不只是華裔子弟,連藍眼睛白皮膚的英國人也正在積極地學習中文,不只是為了提高競爭力,更多是因為心儀中華文化的精髓。這個時代的華裔子弟可說是最有學習中文的動力;並且學習中文不再只是沉悶地「讀」中文,而是有更多機會認識中國文化及其淵博的歷史,從中獲取生活形態的哲理。近幾年,英國許多學府已經將中文及中華文化列入中學生的外語課,甚至專門聘請中國籍老師前來任教,提高學生們對中國文化及語言的熱愛。不可否認,學習中文這個跨世紀的難事,終於在許多華裔學生的臉上綻開笑容。

 

 

 

從這段海外學中文的歷史來看,它的演變是積極的。學習中文不但得到英國人的認同,而且英國教育界亦願意相助一臂之力,讓學生學習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、主旨清晰、動機和目的明確。這無疑給我們海外的華裔上了一份寶貴的功課。原來學習中文不是熟背一堆文字詞彙。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以及父母一廂情願的熱忱,對海外華裔學中文來說,只會弄巧反拙。社會對它的肯定非常重要,學生對它的認同和熱愛更為重要。少了認同與熱愛,學習會變得味如嚼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這一醒覺對現代移民父母而言,是令人鼓舞的,因為我們不再只看重「能賺錢」的教育,也看重中華文化裡「德」的教育,希望培育好下一代,可以融會貫通幾千年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。說到「德育」,西方的教育比我們中國人做得更完整。相比之下,我們缺少了信仰(宗教)這個部分;西方教育相信有神的信仰奠基人的信念、塑造人的品格、規範人的行為意念,以至形成一個健全的社會。在這方面,英國人選擇了信奉基督教,上至皇室及執政的政府,下至匹夫百姓均是如此。但願我們海外的父母,在英國近八十年的移民歷史演變中,對我們下一代的教育,能不斷地提升及醒覺,讓我們的後代不只是成為「考試成績優秀、很懂得賺錢」的民族,更是能以品德影響社會、名垂千史的民族。